

医学角度讲,超过55分贝的噪声就会令人感到喧闹和烦躁
快点儿走!
乱穿马路,不要命了?
喇叭语言之一:
快点儿走!
时间:上午10:00
地点:渝中区较场口得意广场红绿灯处
上午10时许,我们来到渝中区较场口红绿灯处,虽已错过上班高峰期,但该路段车流量仍较大,一旦红灯亮起时,便有不少车辆汇集在斑马线前。当车行红灯还剩下五六秒钟时,停靠最前排的车辆便早已做好准备,蓄势待发;红灯刚转换成黄灯闪烁,汇集在斑马线后的车辆开始纷纷加起油门,往前冲过斑马线,扬长而去。
此时,停靠在马路左侧的一辆公交车反映稍微迟钝,“嘀嘀!”“嘀———”停在其后面的车辆频频按响喇叭,不停地催促。喇叭声声,像在冲着公交车不停叫嚷:“快点儿走,快点儿走!”
经过记者初略计数,随着红绿灯转换,短短5分钟,该路段汽车乱鸣笛的次数已超过50次。每当汽车激烈的喇叭声响起,从此经过的行人都不由得皱起眉头。
喇叭语言之二:
乱穿马路,不要命了?
时间:下午2:00
地点:观音桥步行街西环道
下午2点,我们又来到观音桥步行街西环道,由于该环道与步行街相连接,三三两两的行人为抄近路,未选择从环道红灯下方的斑马线通行,而是直接横穿马路,躲闪着车子,往马路对面步行街方向走去。
“嘀———嘀———”见行人在车流中穿行,汽车喇叭声响起,仿佛“生气”地说:“乱穿马路,不要命了?”
见行人毫不理会,车辆只得无奈地放慢速度,等待行人过去;一旦前面的车子放慢速度,跟在其后面的车辆也开始按响喇叭,催促前面的车辆快点儿通行。在采访中,我们也看到,在许多路段,行人乱穿马路现象严重,招来不少汽车的尖叫。
喇叭语言之三:
快给我让路!
时间:下午3:00
地点:江北324医院路口
江北342医院附近,不到8米宽的支马路两侧分布着中学、家属区。由于路窄,整个路段上人流和过往车辆也较多,汽车从此经过时都会按响喇叭,仿佛是在给路上行走的行人,和对面开来的车辆提醒:“快给我让路”。
每天开车上下班都要经过324医院附近的刘先生说:“早晨上班的时候这里特别难走,部分私家车乱停,医院每天出入的人又多,还有一些行人走路时也不注意,常常在路中间走,我按喇叭也就是想提醒他们注意,”刘先生边指着正要穿过马路的一个七八岁小孩说:“我最怕的就是这些小孩子从车前猛跑,非常危险,所以,每次开车到这附近我总是会多按几下喇叭。”
环保专家这样说:
猛按喇叭,危害健康
从医学角度讲,超过55分贝的噪声就会令人感到喧闹和烦躁。那么,我们听到的汽车喇叭声有多少分贝,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呢?重庆晨报记者昨日从专业机构借来噪声监测仪,对汽车乱鸣笛时所产生的噪声进行测量。
在较场口红绿灯处测量的结果显示,当距离记者直线距离仅2米远的汽车突然猛按喇叭鸣笛,监测仪上的瞬间最高值达到了96分贝;而该路段杂乱无章,此起彼伏的汽车笛鸣使得噪声监测仪上的数值一直保持在70到80之间。
环保专家告诉我们,持续不断的鸣笛声会影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人脑电波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条件反射的异常,引发顽固性头痛、神经衰弱和脑神经机能不全等疾病。最令人担忧的是,鸣笛噪声还会妨碍儿童智力发育,喧闹环境中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的儿童低20%。
主城推出“宁静行动”:
配声级计查鸣笛
根据市规划局、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日前发布的《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2010)》,截至2010年,全市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237.2万辆,其中主城区机动车拥有量为66.7万辆,主城区机动车增长率近五年来,首次突破20%;全市私人小汽车拥有量29.5万辆,相比5年前翻了1.5倍。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城市中乱鸣笛现象也将更严峻,如何减轻这一交通噪声污染源,让我们的城市更宁静?昨日,主城“宁静行动”推进组负责人在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市新一轮的“宁静行动”中,将进一步扩大主城区禁鸣区,即主城内环以内,以及北碚城区、两路城区、鱼洞城区、北部新区、大学城、茶园新区都被全面纳入主城区机动车禁鸣区域。
此外,“宁静行动”还启动了机动车违章鸣笛专项执法行动,主城交巡警平台还将配备声级计,对机动车在禁鸣区域或路段违法鸣笛、营运车辆用喇叭招揽乘客、机动车安装高分贝喇叭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打”。
“嘀嘀!”“嘀———”走在路边的行人,被突如其来的喇叭声吓得直捂胸口,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昨日,重庆晨报记者走访市内部分红绿灯路口,步行街环道、较窄小街巷等鸣笛“重灾区”发现,都市中时常不绝于耳的汽车喇叭声已成严重的交通噪声污染源之一。
据悉,随着我市新一轮“宁静行动”的启动,为让城市更宁静,我市将对机动车禁鸣区乱鸣笛开展“严打”。
▲5月28日下午,渝中区较场口转盘附近,通过检测器显示,交通噪音依然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