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工程案例 > 案例详细
无锡市

无锡隔音窗,无锡隔声窗,隔音玻璃,降噪窗,隔音门窗效果价格,倍尔静BER品牌保证

无锡地区倍尔静(无锡)客服中心:
案例咨询电话:0510-83575310
网   址:www.geyin365.com                                        
 
 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无锡、宜兴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
【行政区划】无锡市人民政府驻崇安区解放南路,辖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7区及江阴、宜兴2市(县)。2008年,全市有41个镇,40个街道(办事处),下设679个村委会、521个居委会、村居合一119个。

  【无锡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5月2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8]28号批复,5月30日,无锡市人民政府锡政发[2008]149号批复,同意撤销江阴市夏港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夏港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同意撤销江阴市申港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申港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4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

人口:2007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61.74万人,人口出生率7.26‰,人口死亡率6.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99.21万人,比上年增长2.6%。人均期望寿命77.43岁。


    就业:2007年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1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26万人,净增就业8.45万人,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5.37万人,帮助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


 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60.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进口总额202.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3%;出口总额357.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0%。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累计5683家,其中内资企业3102家。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全市生产企业出口83.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9%,占全市出口额的23.3%。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256.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7%,占全市出口额的71.7%。外贸公司出口17.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4%,占全市出口额的5%。民营企业出口势头迅猛,全年共完成出口74.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7%,占全市比重的20.9%。

  利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82个,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51.35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3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市完成协议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重大外资项目32个,比上年增加4个。至2008年底,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有74家在无锡市投资兴办了143家外资企业。

  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金额2.8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0%;实际完成营业额1.8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9%;期末在外劳务人数1546人,比上年下降12.1%。年末全市外经获权企业数达15家,其中对外劳务合作企业7家。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项目67个,中方投资额达1.46亿美元。

  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全年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接包合同总额9.41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跃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全市目前已拥有全球服务外包100强、全国服务外包50强投资企业17家。与此同时,服务外包企业规模也是日益壮大,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有300人以上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21家,获得CMMI国际资质认证企业31家,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7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1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19.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他行业零售额33.60亿元,比上年增长81.7%。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7.8%,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4%,金银珠宝类增长31.7%。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8个,市场摊位总量39843个,实现成交额2444.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综合市场15个,专业市场41个,其他市场7个。专业市场实现成交额191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新型流通业态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均有较快发展。

  投资增速趋于平稳。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从项目构成看,建筑工程完成投资915.30亿元,增长12.1%;安装工程投资110.12亿元,增长37.1%;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583.84亿元,增长14.3%;其他费用267.77亿元,增长0.3%。分产业投向,第一产业投资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6%;第二产业投资945.75亿元,比上年增长6.8%;第三产业投资92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分注册类型,国有经济投资326.5亿元,三资经济投资461.74亿元,其他经济投资1088.78亿元。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480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4.8%;新增固定资产1028.2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3.6%。

  房地产开发继续增长。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40.94亿元,比上年下降4.1%。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4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商品房施工面积为3333.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0%,竣工面积711.3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37.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0%,商品房实际销售额288.85亿元,比上年下降17.7%。

   重大城市建设工程:2005年,无锡市城市道路和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市政重点道桥建设按照“拓展骨架、完善路网、建设新城”的要求,重点突出“六纵二横”的城市主骨架道路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城中路网和新城路网。蠡湖大桥、金城大桥、兴源路、南中路、解放环路、清扬路南段、塘南路、联结路、蠡溪路、隐秀路、锡澄路、华清路、高浪西路、双虹路、新光路、华清大桥、长广溪桥、环太湖公路市区段等工程项目都已如期建成通车,全年完成道路施工长度36公路,建成大小桥梁26座,建成道路面积115万平方米,有力地拓展了城市骨架,完善了路网体系。以宁杭、宁太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其中,宁杭、宁太、常澄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二纵三横”的高速公路布局最终形成,“1530”工程目标胜利实现。新体育中心完成了体育馆工程的建设。市医疗中心在基本完成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已破土动工。大学城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江大蠡湖校区北片区第一教学楼、机电试验中心和部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已竣工交付使用,南片区的拆迁已正式启动。
    公用事业:公用设施更加完备。新辟公交线路8条,延伸优化公交线路22条,新增、更新公交车辆200辆,新增公交站棚100个。城市管道煤气家庭用户12.67万户,液化气用户55.89万户,居民燃气普及率为92.5%。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133.8万吨,供水总量26670万吨。全市全社会用电量289.70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21.3%。其中工业用电247.24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23.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0.31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14.5%。
    环境保护与治理: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80.9%,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为8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全市建成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烟尘控制区46个,面积505.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44个,面积362平方公里。
    城市绿化:年内市区新增绿地638.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27.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7.5%。
    建筑业: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2.10亿元,较上年增长17.9%。全员劳动生产率9.78万元/人;实现利润5.13亿元,税金总额4.85亿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454.4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77.06万平方米。15个项目被评为“扬子杯”江苏省优质工程,54个项目被评为“太湖杯”无锡市优质工程。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


城市布局:无锡立足于建设湖滨城市、山水城市,尽快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建成区面积,发展新城区,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老城区,推动城市建设南进北伸,构筑由主城、副城、卫星城组成的多中心、开敞型、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
    无锡新三年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无锡市在前三年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掀开新三年城市建设新的一页。2005年2月,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政府批准通过“打造山水名城、共建美好家园”——2 0 0 5~2 0 0 7年无锡城市建设发展行动纲要。 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山水特色,坚持吴文化特点,坚持服务业兴城,促进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第二,城市建设坚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每一个时期都要有重点,在城市建设的新三年之内,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集中所有的优势兵力,突出重点、突破重点、落实重点,能上则上、能早则早、能快则快,有力促进城市建设新三年大跨越。新三年城市建设要紧紧围绕“靓山、亲水、扬名、筑城"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好中心城区的九大工程:
    一是水:重点加快太湖和城区河道治理,使太湖更加清澈,内河形成景观;
    二是房:重点加快拆迁安置房和老新村整治,使安置房惠居民,老新村换新颜;
    三是路:重点加快内环和对外快速道路建设,使内环快速路绕城区,对外快速道路连八方;
    四是山:重点加快惠山、青龙山和山军嶂山综合整治,使惠山、山军嶂山更秀美,青龙山大变样;
    五是湾:重点加快十八湾和金城湾景观改造,使十八湾更靓丽,金城湾展新姿;
    六是城:重点加快太湖广场地区和蠡湖新城建设,使太湖广场建成市民活动中心,蠡湖新城建成旅游度假中心;
    七是文:重点加快惠山古镇和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复,使惠山古镇街区恢复历史风貌,清名桥街区成为古运河旅游精品;
    八是科教:重点加快太湖新城科教园和藕塘职教园建设,使科教园基本建成,职教园形成规模;
    九是港:重点加快无锡机场和无锡港口扩建工程建设,使无锡机场开辟国际航线,无锡港口成为内河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第三,大力弘扬城市建设精神,在城市建设系统深入开展打造山水名城立功竞赛活动,比工程品质、比建设速度、比施工文明、比勤廉形象,建精品力作、创优质工程,使每一项城市建设工程,都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的评说。坚持依法拆迁、有情操作,全面推行拆迁工作属地党委政府负责制和土地“净地”出让。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最大程度地缩短拆迁过渡期,努力做到安置房先行,安置房候住户。同时,城市建设三年大跨越要与工业布局和职业教育布局三年大调整相互联动、相辅相成,使城市建设与布局调整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城市规划与管理:2004年,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全面加强。围绕城市空间资源整合利用需要和湖滨城市特色塑造,大力提升规划编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先后编制完成了以太湖新城核心区详细规划,太湖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南太湖风光带概念规划,双河尖、杨木桥、羊腰湾等重点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梅梁湖、马山和锡惠景区规划,南长街历史街区保护修缮规划,工业布局调整规划,物流、市场布局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城市五线规划等十大规划为代表的一大批控制性详细规划、概念规划和专项规划,适应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规划管理不断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在城市建设有序发展中调控作用充分显现。无锡市规划领域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无锡市城市规划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一审通过。


名胜古迹:无锡由于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而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在太湖之滨,有鼋头渚、蠡园、梅园、锦园、万顷堂、马山诸景等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梅梁胜迹;惠山之麓,有锡惠公园、寄畅园、惠山街、吟苑、东大池等以山、泉、亭、桥、祠庙等体现江南特色的锡惠胜迹;城区有古运河、城中公园、学宫、东林书院、严氏试馆、薛福成钦使第、高子止水、钱钟书故居、崇宁旧街等以古迹见长的城区胜迹。

   无锡素以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而著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南濒烟波浩渺的太湖,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湖,穿越市区的京杭古运河,称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象征无锡古老历史的锡山。太湖之滨,有鼋头渚、蠡园、梅园、锦园、万顷堂、马山诸景等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梅梁胜迹;惠山之麓,有锡惠公园、寄畅园、天下第二泉、惠山街、吟苑、东大池等以山、泉、亭、桥、祠庙等体现江南特色的锡惠胜迹;城区有古运河、城中公园、学宫、书院、试馆、名人宅第、旧街等以古迹见长的城区胜迹;有革命遗址、古遗址、冢墓及湮废古迹等遗址;还有泰伯庙、泰伯墓、吴文化公园等以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景观;江阴市有黄山炮台遗址、徐霞客故居、兴国寺塔、顾山红豆树院、鹅鼻嘴公园等以要塞、林海、名胜、野趣为特色的风景名胜游览区;宜兴市有国内外驰名的陶的故乡、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等胜景。近年来,新开辟了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统一嘉园、灵山大佛胜景等一批旅游新景区和新景点。无锡已集(长)江、(古运)河、(太)湖、(天下第二)泉、(善卷、张公、灵谷、慕蠡)洞、(惠)山于一体,构成江南水乡的特有风貌。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削减16%,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达到8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