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
张家港隔音窗,张家港隔声窗,隔音玻璃,降噪窗,隔音门窗效果价格,倍尔静BER品牌保证
张家港地区倍尔静(张家港)客服中心:
案例咨询电话:0512-65897737
网 址:www.geyin365.com
张家港是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的一座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原名沙洲县,1986年撤县建市,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港而命名。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9.8万,下辖8个镇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54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4250元,农民人均收入11600元。
张家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三名等近百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张家港的发展思路和业绩曾被《人民日报》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十六字张家港精神闻名全国。
张家港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规模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经济 “三足鼎立”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了冶金、机电、化工、纺织、粮油食品、建材等优势产业。2008年,全市工业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700亿元,沙钢集团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450亿元,利税150亿元。6家企业入选全国服务业500强,2家企业跻身中国物流百强。全市累计批办外资项目1412个,到账外资55亿美元,10家企业入选全国外企500强。
张家港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65个,2008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3亿吨,实现集装箱运量81万标箱,是全国首个货物吞吐量超亿吨的县域口岸,在全省率先开通电子口岸,并成为全球首个国际卫生港口。张家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2008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2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亿元,市场成交额601亿元。张家港投资环境优越,形成了张家港保税港区、省级经济开发区、扬子江冶金工业园等一批重点工业园区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张家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境内长江岸线长达64公里。沿江高速公路、锡张高速公路, 204国道等主干线构筑起了畅通、便捷的城市交通网。张家港市坚持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全力提升综合环境优势,已基本形成风格鲜明、优势互补的“一城四片区”城市发展格局。张家港始终坚持做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进步,着力营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和现代生态内涵的人居发展环境,扎实推进生态区域、生态景观、生态廊道和生态村庄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绿色生态系统。
张家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优良,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完善,建有市、镇、村三级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张家港科技人才荟萃,是全国科普示范市和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市教育事业在高平台上实现优质均衡化发展,已形成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协调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张家港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建设欣欣向荣。河阳山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着力打造长江颂、河阳情、香山恋、东渡魂、沙上风五大文化品牌。
张家港正紧紧围绕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协调,深化改革创新,加快主导产业升级,加快城市功能升级,加快人文素质升级,全力推进和谐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朝着一个富有特色和竞争实力的现代港口工业城市,富有内涵和独特个性的生态园林花园城市,富有精神和文化底蕴的文明法治和谐城市的目标快步迈进。
张家港市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攻坚克难,难中求进,全市经济在高平台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32万美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76.6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总量继续位居全省同类城市前列。全市工业主要以冶金、纺织、化工、粮油食品、机电为支柱产业,2009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工业利税总额209.92亿元,利润124.41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420.92亿元,比上年增长6%。全市现有上市公司12家,有8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9家企业入选中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5家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全市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3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7.5%,比去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8%。11家企业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实现成交额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张家港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65个,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5亿吨,集装箱运量87.03万标箱,比上年分别增长18.1%和6.9%,在全省率先开通电子口岸,并成为全球首个国际卫生港口。200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86.1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65.18亿美元,进口总额120.98亿美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48元和1296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0.8%和10.05%。近年来,张家港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生态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90多项国家级、100多项省级荣誉称号。
携着江南人家的灵气,傍着长江号子的强悍,勤劳、聪慧的张家港人,用坚定的意志、执着的信念,在这块999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共同唱响“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华彩乐章:首批“全国文明城市”、首家“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一个个闪光的荣誉称号,映现着港城的卓越风姿。
2008年我市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成为全国县级市中唯一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去年5月又被环保部确定为江苏省唯一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9月,《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率先通过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也于去年年底完成编制,2009年3月上旬将召开全市动员大会进行部署,正式拉开生态文明建设序幕。
生态建设:抒写青山绿水
高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旗帜的张家港人,犹存亲近自然的浪漫天性,把“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这座绿色之城,没有开山采石的炮声,没有肆意飞舞的黑烟,也没有浊水淤积的河流,有的是阵阵松涛竹吟,是晴朗的高天流云,是一溪蛙鸣十里荷香,是田园阡陌、榆柳绕宅的江岛风光,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大自然也从未忘记对人们的馈赠:香山的绿茶、双山岛的红菱、凤凰山的水蜜桃、长江的鱼虾,各种各样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在每一个丰收的时节,呈上了百姓的餐桌。
这座临江达海、高标准建设的全国文明城市,始终注重决策生态化、环境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生态理念广泛渗透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1999年,在原国家环保总局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张家港率先提出了创建“全国生态市”的目标,吸取西方社会从传统工业文明转向生态工业文明的先进经验,以自然法则为依据,追求人与自然、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并把创建生态市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从此,“把自然引入城市、让城市融入自然”这一建设生态的思路成为张家港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让清水贯通城乡、让鲜花开遍港城”成为张家港生态家园的全新追求。
迢远的生态创建之路上,清晰回响着张家港人的铿锵足音:世纪之交,在市区西郊的一片废弃窑地垒山设水、栽花植木,建成了张家港公园;紧随其后,借修建沿江高速公路之机,为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张家港人采取集中取土方式,建成一条路,造就一个湖,4.41平方公里的暨阳湖生态园烟波浩淼,草木葱茏,成为张家港生态环境建设的“点睛之笔”,成为城市的绿色之肾、市民的休闲乐园;时值今日,张家港人又瞄准市区东郊空旷地带,兴建了80公顷梁丰生态园,华东地区15大类1500多种植物在阳光下舒展着翠绿的枝叶。春夏之交,太平洋季风带来的潮湿空气,经由这座“天然氧吧”的过滤,分外清爽怡人,让人分不清哪是自然生态、哪是人工生态。国家环保部导视察之后,也连声称赞,张家港的确是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的典范。
循环经济:开创绿色之路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是张家港人坚守的美丽承诺。巧妙化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再次印证了张家港人的远见卓识。在推进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开创绿色之路,成为这座城市共同的信念。
张家港人率先推进企业发展的“小循环”。通过机制、技术、管理“三创新”,源头、过程、末端“三控制”,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沙钢集团着力打造“绿色钢铁”巨人,每年“三废”综合利用产生的效益超过10亿元;“粮油航母”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公司以榨油厂豆粕和面粉厂麸皮为主要原辅材料生产饲料直接销售,将脱皮工艺中产生的胶质加入豆粕中综合利用,将精炼工段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外售作为提取维生素E原料,皂角外售作为洗涤用品生产原料等。综合利用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改善“东海”企业环境,连天鹅也在此留恋忘返……此外,“国家环保百佳工程”雪佛龙化工、污染“零排放”企业陶氏化学公司等50多家循环经济典型企业,遍布粮油加工、生物制药、精细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
在此基础上,张家港积极构筑园区工业的“中循环”,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在园区规划、项目引进过程中,实行“统筹规划、绿色招商、补链引资、链式发展”。依托张家港保税区设立的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在引进项目过程中,不仅看项目的先进性和环保性,还要看项目在园区产业发展中的链接性,成功吸引了美国杜邦、陶氏化学等一批国际化工旗舰项目和一大批配套项目入驻,形成了一条条唇齿相依的循环链。
全市累计投入20多亿元,全面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各镇污水管网建设和化工行业专项整治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拆除燃煤锅炉455台、砖制烟囱154根,城区全面建成清洁能源使用区,关停化工企业168家;实施COD减排工程37个、二氧化硫减排工程22个;完成66家企业提标升级、38家企业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新增COD减排能力1500吨/年;在GDP逐年增长的同时,主要污染排放总量逐年下降。
现如今,一个经济社会的“大循环”正应运而生。 张家港市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全市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超过85%,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在80%以上,而昔日的秸秆制成了“榻榻米”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与稻草合成的轻质新型建材又成为居家隔墙板之首选……这座绿水长流的城市,总在以创新与奇迹,迎接着每一季的春风杨柳。
城乡一体:弘扬生态文明
“以城市的标准规划农村,以社区的标准建设村庄,以市民的标准培育农民”,这一理念贯穿于生态市创建的全过程,如今,张家港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卫生镇”和“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满堂红”。
在环境设施建设上实行城乡一体化,是生态创建中的大手笔。张家港市投资20亿元实施了饮用水改造工程、气化普及工程,建立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网络。不断完善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环境噪声、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监控网络。在市区,建成了日处理能力6.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80%;在城镇,各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并投运,总库容25万立方米的固废处置中心、年处理能力1.2万吨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已经建成,日处理能力6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即将建成;在农村,已在3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了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在人居环境上实行城乡一体化,同样刷新了城市的版图。全面完成村镇规划,全市5023个农村自然村将逐步调减为620个农村集中居住区,广大农村住户将通过自然过渡和拆迁等方式,进入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的公寓房和联体房,实现社区化、城市化管理。随着生态资源同步保护、生态环境同步改善、生态意识同步提高,各级“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友好企业”灿若星辰,元丰社区、前溪社区、韩山社区、中德社区,一个个农民新家园,悄然没有了城市与乡村的界限。2008年,我市24个村通过省级生态村考核验收;新增苏州市级绿色学校16所、苏州市级绿色社区9家;新增清洁生产审核企业47家,累计达到143家;新增 ISO14000认证企业25家,累计达到190家。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发展方式的又一次理性选择,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争创全省“第二个率先”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加快构建高效的生态经济、稳定的资源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人居、健康的生态文化、完善的能力保障、严密的环境管理和科学的政绩考核等八大体系,力争早日建成高水平的全国生态文明市,为率先探索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